項目
|
目的
|
施行方式
|
進行時間
|
基線評估 (一)
(小一新生及插班生)
|
釐訂學生能力以編配到合適的組別進行學習
|
主要科目任教老師為學生以筆試形式進行
|
新生到校後兩星期內完成
|
基線評估 (二)
(現有學生)
|
訂定學生在每個單元的學習起始點,為不同能力的學生訂定合適的學習目標及內容
|
語文及數學為學生進行每三個單元學習內容之基線評估
|
上下學期各一次
|
進展性評估 (一): 教學過程中進行
|
促進學習的評估模式:
老師在每天的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學習表現不時進行評估,以調適教學進度、課業程度及教學策略,幫助學生解決學習難點,以提昇學習效能
|
透過觀察學生表現:
包括提問、討論、堂課、家課、課堂內外的其他學習活動之表現等
|
每個課堂
|
進展性評估 (二): 不同持份者參與 (家長及學生)
|
促進學習的評估模式:
l
家長需要在課業中填寫子女對功課內容的掌握程度進行評估,以跟進子女學習進展
l
學生需要在課業中某個學習重點完結時,對自己的學習表現進行自評
|
在語文、數學、常識、英文、通識科的課業內進行
|
每個單元學習時段
|
進展性評估 (三):
學生自評及互評
|
作為學習的評估模式:
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,透過個人反思及同儕互評活動中,反思自己的學習進度,訂出下一步學習目標,讓評估成為學習的一部分,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
|
l
學生需要在每個單元完結時,對自己的學習表現(知識/技能/態度)進行自評。能力稍高的同學需要反思自己的學習進度及訂定改善學習的方法。
l
老師在教學過程中,會安排學生進行互評,讓學生從互評中鞏固學習及透過接納建議改善其學習
|
課堂內協助進行/
以家課形式自行完成
|
總結性評估(一)
|
對學習的評估模式:
了解學生在每個單元學習後的整體表現
|
老師在每個單元完結時,透過觀察對學生的表現進行總結性評估,並以A,B,C的等級進行評分記錄,於校內存檔記錄
|
每個單元完結時
(全年六次)
|
總結性評估(二)
|
對學習的評估模式:
了解學生在上下學期學習的整體表現,並向家長以成績表報告其子女的學業表現
|
語文、數學、常識及通識老師需要設計口試卷或筆試卷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估,並以A,B,C等級作評分
|
上下學期各一次
|